入住酒店遭偷拍勒索,住客要提心吊胆到何时?
近日,一男子称,8月和女友入住深圳一酒店后,9月被人勒索称手头有他们在酒店的视频,要求他们支付3万元人民币,否则把视频发在成人网站。涉事酒店所属平台人员称,已将此情况反馈至酒店方相关部门跟进核实,涉事酒店已报警处理。属地派出所人员称正核查此事。(9月16日 《新京报》)。
事件真相尚待查明,但该事件再次触动了公众对住宿隐私安全的敏感神经:当住客走进酒店房间,其最基本的隐私权,该由谁守门?客人还要为此提心吊胆到几时?
住客的隐私,已然成了他人非法营利的商品。酒店偷拍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,偷拍摄像头“无孔不入”,隐藏于插座、烟雾报警器、电视机等角落,形成一条收集、加工、销售、传播隐私视频的黑色产业链。电商平台上,针孔摄像头可通过多种“灰色途径”购得,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,部分商家甚至提供定制服务。非法网站上,客人的隐私内容被公然标价、流转于灰色市场。
屡禁不止的偷拍事件,让公众陷入集体性的隐私焦虑。为此,社交媒体中涌现出各种“反偷拍攻略”,如检测同一Wi-Fi下的可疑设备、扫描红外光源、用便利贴遮住所有可疑设备,甚至还有在酒店装晕看是否有人来救援、在酒店床上搭帐篷等方法。这些看似荒唐的操作背后,是公众隐私焦虑的集体外化。
然而,必须指出,立法与修法往往周期漫长,普通人的住宿焦虑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。从过往案例来看,因偷拍获刑的罪名一般为制作、贩卖、传播淫秽物品罪,单纯的偷拍行为处罚力度不足。关于是否应将偷拍隐私的行为单独入罪,以及如何界定和操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当下,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感已经经不起漫长的等待。因此,在推动行业系统性改善的过程中,行业自律、技术防范可以先行。
酒店当然需承担起首要责任,其对客房设施拥有完全控制权,也具备专业管理能力,理应履行安全保障义务。2025年2月1日起施行的《广东省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》在全国率先明确:旅馆应当确保客房内没有安装偷窥、偷拍、窃听等设备。这一规定为行业责任立下标杆,也值得全国推广。
不过,单靠酒店自查自纠还远远不够。斩断偷拍黑色产业链,还需要从以下两个关键点入手。一是研发推广专业有效的探测设备。偷拍设备越来越小型化、隐蔽化导致酒店和住客难以识别和排查,而市面上所谓的“偷拍检测仪”多是借隐私焦虑营销,质量参差不齐,难以有效规制。二是严厉打击电商平台上“穿马甲”的针孔摄像头、偷拍设备,严肃查处生产、销售窃听窃照器材的行为,从根源上遏制设备的扩散。
当偷拍事件“偶然”落在一个普通个体身上时,被偷摄的隐私视频就像一个雷,不知哪天会把平静的生活炸得四分五裂。因此,守护住宿隐私安全,需要相关方即刻行动。“关上房门的那一刻,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吗”理应得到肯定回答,而非长期悬而未决的追问。